当全球5G规模建设的潮水逐渐退去,一份泾渭分明的2025上半年成绩单,将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的战略分野,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在世人面前。这不再是一场围绕“连接”的同质化赛跑,而是一场关乎AI算力与传统业务取舍的“冰与火之歌”。华为、中兴通讯、爱立信、诺基亚,正沿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,奔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。
关键数据(2025年上半年):
总营收对比:
华为:4270.39亿元
爱立信:839.24亿元
诺基亚:753.40亿元
中兴通讯:715.5亿元
净利润对比:
华为:371.95亿元 (同比下降32.2%)
爱立信:66.77亿元 (同比增长216.12%)
中兴通讯:50.6亿元 (同比下降11.7%)
诺基亚:3.04亿元 (同比下降86.83%)
研发投入对比:
华为:970亿元
诺基亚:194.43亿元
爱立信:183.04亿元
中兴通讯:126.6亿元
华为中兴:以利润换取AI时代的“船票”
华为与中兴通讯的财报,讲述了一个惊人相似的“B面叙事”:营收稳健增长,利润却承压下滑。华为在营收高达4270.39亿元的巨人体量下,净利润同比下降32.2%;中兴通讯则在营收录得14.5%的高增长同时,净利润微降11.7%。
利润的去向,在研发投入一栏中找到了答案。华为上半年研发投入高达惊人的970亿元,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另外三家之和,也清晰地诠释了其“All in AI”的决心。同样,中兴通讯126.6亿元的研发投入,也坚定地指向了以服务器、存储为代表的“第二曲线”。两家中国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“以利换未来”的战略——牺牲短期盈利能力,将资源倾注于构建自主可控的AI算力全栈技术,以此抢占下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。这是一种主动的战略性“亏损”,赌的是在AI时代的技术主导权。
爱立信诺基亚:在后5G时代的“冰火两重天”
将目光转向爱立信和诺基亚,则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爱立信堪称“逆袭者”。在营收增长8.16%的同时,其净利润飙升216.12%,成功从去年的亏损泥潭中走出。这表明爱立信在控制成本、优化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它的策略更像是传统的“守成者”,在5G建设放缓的背景下,通过精细化管理,努力从存量市场中榨取最大利润,稳固其在传统移动网络市场的基本盘。
而诺基亚则陷入了最深的困境。尽管营收同样增长了8.64%,其净利润却断崖式暴跌86.83%,仅剩3.04亿元,在四巨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这种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局面,暴露了其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的巨大价格压力,以及在向新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步履维艰。在四大巨头中,诺基亚无疑是掉队风险最大的一个。
两条战线,两种未来
从上面可以看出来,2025上半年的财报,是通信设备行业进入新周期的分水岭。全球市场已经分裂为两条泾渭分明的战线:
“AI进攻战线”
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,利用其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战略纵深,不惜代价地向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发起猛攻,试图开辟全新的增长空间。
“连接防御战线”
以爱立信和诺基亚为代表,更专注于在成熟的全球通信市场中进行成本控制和份额博弈,力求在传统业务的“红海”中保持盈利能力。
这场战略分野没有绝对的对错,却预示着两种不同的未来。中国厂商赌的是一场高风险、高回报的技术革命;而北欧厂商则选择了一条更稳妥、但增长天花板也更低的路径。
未来几年,谁能更早地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商业回报,谁能更高效地管理现有业务的现金流,将决定这场全球通信产业“新长征”的最终座次。